##EasyReadMore##

April 29, 2014

[戲語] 春琴


寫於2010年。《春琴》真是TMD的好看,超病態。好想看《春琴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戲劇資訊:
    《春琴》取材自谷崎潤一郎經典鉅作《春琴抄》及《陰翳禮贊》。由「全英最佳肢體劇場」典範代表合拍劇團(Complicite)與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共同製作,曾榮獲讀賣戲劇獎、最佳導演獎及提名最佳戲劇和最佳女主角。

劇情簡介:
    從故事外的旁白進錄音室開始,娓娓道來春琴和佐助這對主僕曲折的愛情故事。三弦琴老師「春琴」,小時候因遭人陷害而失明,僕人「佐助」從為她引路,兩人雖然相愛著彼此,春琴卻總是以主人的姿態,加強佐助卑微的僕人身分,成為束縛又隔閡的關係。佐助甚至為了不願讓被看見毀容的春琴,而刺瞎自己的雙眼,展現美麗而變態的愛。



        《春琴》十足利用戲劇動作,來令觀眾讓人相信台上發生的一切是真的。沒有舞台佈景來區隔空間、限定的空間,一開始台上空蕩蕩的,所有的空間塑造來自於道具和燈光的運用,利用可活動的景片呈現出榻榻米地板、牆壁,木條做為樹林、拉門、三弦琴,搭配精準的燈光,營造出整個空間的氛圍。整齣戲的不需要依賴寫實的佈景和道具,就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投入於戲劇中。

        因為沒有限定的佈景,空間的營造隨著道具和燈光的移動有高度的流動性和彈性,如旁白桌子的移動,從舞台中退到側台讓出空間給春琴這個故事的演出、利用木條表現的樹林,跟著演員的走動而交錯,在有限的舞台空間上營造樹林的廣大與深遠;還有用木條表現通往屋內一路上走廊的長而複雜;室內景原本是用舖在地上的白色景片和切得剛剛好的燈光展現,隨著劇情的推展和演員的走位,地板的景片排成了走廊,燈光也跟著代表走廊的景片一片一片的舖成而流動,讓舞台上的畫面清楚而乾淨。令人印象尤其深刻的一點是,台上的空間充分地運用景片來做變化,在春琴學琴而佐助在外偷聽一景,佐助往教室的方向移動,原本是一條長而平舖的走廊,在他走了幾步之後,後面的景片立起,佐助順勢側趴在景片上,那片景片就變成了牆壁。

        另外值得提的一點是舞台空間與投影幕的結合,有台上的演員與投影同步的畫面;或是除了同步畫面與其他元素結合,如與舞台上同步的佐助加上變大包覆佐助,代表操作的春琴;或是台前的演員的戲劇動作延伸到投影幕,演員在屋頂有放鳥的動作,鳥飛出的時候用白紙的震動表現,而持續飛翔的鳥則用投影呈現,於是空間從演員演出的立體延展到投影幕的平面,讓畫面更多了一些餘韻,空間的變化性讓這齣戲多了很多驚奇與讚嘆之處。

        春琴的呈現方式也是這齣戲很特別的地方,小時候的春琴是以人偶操作的方式,到青少女也還是人偶,尤其是生孩子一景運用了人偶的特性,在春琴生孩子的過程中春琴人偶像是支解一般,一同舞台空間的虛擬性。之後青年時期的春琴依然是以被操作的方式展現,只是這次變成了真人,而在最後春琴因為佐助和女學生靠太近而發怒時,從被操作的真人,變成把真人往前拋,原本一直在背後操作的春琴本人。每一個不同表現的春琴製造了層次的變化,春琴一直用否定的態度去面對與佐助的關係,直到被第三個人刺激後,一直在背後操作真正的春琴才願意出現,這樣的的表現方式,隱約暗示著盲眼的春琴對於世界的不真實感,也讓身為主角的春琴更多了心思難以捉摸的形象。

        劇情的架構也是豐富這齣戲內容很重要的因素,其中有三個時空,和老年佐助為同一演員的溯源者,說故事的旁白身處的現代,以及故事主軸春琴和佐助的時代。劇情的安排首尾呼應,為溯源者、旁白、故事主軸、旁白、故事主軸、旁白、溯源者,展現出一種對稱的美感。旁白在戲中扮演著一個調和者的角色,讓觀眾進入故事、又在沉重的故事中間喘氣、與最後的回到現實。故事開始於溯源者,結束也於溯源者,他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與佐助為同一演員彷彿象徵故事從古代流傳到現代的不朽,在最後古人們與他一起出現,轉身往上舞台走,而大幕下降,壓碎三弦琴的瞬間軋然停止,讓故事的美停留在那一瞬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