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February 6, 2010

[漣漪] 吊橋理論



指一個人在過吊橋的時候,因為心跳會加速,所以他或她會比較容易容歡上那時候見到的人。這是典型的生理影響心理的理論因為過吊橋的生理反應跟喜歡一個人的反應(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相同,進而心理作出一樣的認知判斷。


在西元第一世紀時,羅馬詩人Ovid在他的《愛的藝術》中,首先提供了男女讀者征服異性的建言。其中一個對男性非常有趣的建議就是:將自己喜歡的女人帶到競技場去約會。在那裡,女人很容易就會被喚起激情(心理學家稱之為“生理激動”)。這似乎是一件合乎事實的建議,然而Ovid並沒有說明為什麼會這樣。


直到1887年,研究者才對此“智慧之言”嘗試做心理學角度的解釋。Horwicz (1887) 認為,當一個人有了生理激動(無論是用什麼方式達成的)時,他會在所處的環境中,尋求引起他生理激動的原因。換句話說,當一個人在生理上有所激動時,他會想要對此一變化,尋求合理的解釋,而通常他會在當場的周圍環境,尋求解答。這個解釋在Ovid的建言中,就是:女人在競技場上會易於產生生理激動,此一激動與愛情或性激動所產生的生理反應是一樣的。而有趣的是,女人通常並不會(或無意識的)把她的生理激動,歸因於競技場上的熱鬧、殘鬥情景;而相反地,她通常會以為陪伴在她身旁的情人,引起了她的激動,於是這種心理激動,更加深了她對身旁情人的愛慕及情感。


Horwicz的解釋,後來被心理學家帶到實地的情境中,進行研究。Dutton及Aron (1974)比較了兩種不同情境中,男性實驗參與者對漂亮女性研究助理的反應。在第一個情境中,漂亮的女助理站在一座高聳且搖搖晃晃的木橋中間,個別地訪問經過此危橋的男子。Dutton及Aron假設,當個人走在這座木橋上時,由於高度及搖晃所產生的擔心,會激發個人的生理激動。在這時候,女助理要求男性過橋者協助完成一項心理學的看圖說故事測驗。女助理並留下她的電話給受訪者,說明假如他們對實驗的結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用此電話找她。在另外的一個情境,除了這位女助理是站在一座平坦、堅固平穩的水泥橋中間,受訪的對象是經過此水泥橋的男性外,所有的情景與步驟均與第一個情境相同。(有名的吊橋實驗)


正如預期,經過危險木橋的男性,相對於經過水泥橋的男性,對上述測驗中,模糊不清的圖片,產生較多有關於“性的自由聯想”及“性想像”。而且,也有比較多走危橋的男性,打電話給女助理要求進一步了解研究結果 (事實上,是想與女助理約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吊橋上的愛情跟吊橋一樣危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