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ReadMore##

February 26, 2010

[戲語] 遙想1433年的海洋


海偶然的夢,蒸發後遺落在人間成為了一滴雨。

隱身在雲霧中的《鄭和1433》

整齣戲給我的感想是一幅很好看的拼貼畫,
融合了很多元素而不成為各自無關的突兀點。
(我覺得一樣是使用多種元素,海神家族就顯得比較難以結合。)

鼓樂、歌仔戲、爵士樂是構成整齣戲的三聲部,
有時獨立,有時又互相結合,
聲音的結構性和在劇中的密度,
串起了非線性前進的故事劇情。

無論是聲音或是劇中的畫面都帶有重複性,
然而在重複裡面卻有更多的變化在其中,
屬於聲音的歌聲、樂聲、鼓聲或語調和人物動作的速度,
都反映著情感的狀態。
一開頭不斷重複的話語和台上人物的動作像是縈繞的回憶,
一再又一再的反覆激起更大的情感波動,
那樣的回憶應該是屬於鄭和的。

畫面的處理很美,
景物帶有流動性,
紛飛落下的雪片和雲湧的煙霧跟著人物的動作而變換,
讓景與人的關係互相影響而更密切。
所有的出場人物無論一律為清一色的白色肌膚,
肢體的展現彷彿如人偶,
靈活的轉動著被限定的關節,
每一個動作都清楚且被放大,
簡而有力。
人物的服裝在大致上屬於東方的外型中用了西方的服飾的元件,
變成了不中不西,
似乎也呼應了音樂的組成元素。
人物的動作讓服裝能有更多的發揮,
旋轉的鄭和和舞動的馬歡,
讓飛舞裙襬在觀眾眼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種動態的美感。

而劇中說書人的造型則是有點年代的西裝,
可是他說的語言卻又是道道地地的閩南語,
吟唱著經典的古典詩詞,
但又有現代爵士樂的伴奏,
在強烈的對比中又有對比。
對比也在鄭和和說書人身上,
屬於鄭和的故事非線性前進;
然而說書人的時間卻是線性的,
他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大、變老。

在整齣戲的對比讓說書人和說的故事疏離了,
在說書人身上的對比又讓觀眾疏離了。
疏離讓劇中留了許多白,
兩隻鳥的意象把虛實混在一起,
鄭和這樣一位真實在歷史上存在的人,
卻只有極少的紀錄,
所以在史料外的劇場上,
這種虛實交錯的呈現方式讓歷史不只是歷史,
而成為了思考鄭和這個人的空間。

重複性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點,
無論是聲音或是劇中的畫面都帶有重複性,
然而在重複裡面卻有更多的變化在其中,
屬於聲音的歌聲、樂聲、鼓聲或語調和人物動作的速度,
都反映著情感的狀態,
使得文字的意義小於此。
一開頭不斷重複的話語和台上人物的動作像是縈繞的回憶,
一再又一再的反覆激起更大的情感波動,
我想那樣的回憶應該是屬於鄭和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